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扶贫 > 正文
时间:2019-09-26 08:49 大 中 小 来源:繁峙县卫生健康和体育局
——繁峙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内科主任郑竹成典型材料
医生,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守护一种信仰。常言“医者仁心”,多少个夜晚的潜心钻研,才能在病魔面前冷静沉着,多少次手术台上的生死竞速,才能在生命重托中签订下承诺。就有这样一个人,他以精湛的医术和饱满的热情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安康,他将希波克拉底的誓言揉进了自己的骨血。他就是郑竹成——繁峙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内科主任。2008年3月,被忻州市评为“2007年度全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09年1月,被山西省卫生厅评为“2008年度全省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09年2月,被繁峙县授予2008年度“最佳白衣战士”称号,2011年6月,被繁峙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10月,被山西省健康教育与控制吸烟协会评为2011年度全省健康教育与控制吸烟先进工作者。
2012年5月,被忻州市卫生局评为“医德标兵”,2014年2月,被繁峙县评为2013年度“最佳白衣战士”,2014年12月,被繁峙县评为2014年度“敬业奉献好人”,2016年8月,被繁峙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9月,被忻州市委文明办评为“忻州好人”。2018年度全省“最美基层干部”
郑竹成医生的钻研能力是出了名的,他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探索欲望,正如在沙漠中极度干渴的旅行者对水的渴望,遇到疑难杂症,他一定要把它搞清楚,弄明白。在他的行医经历中,头晕的病人很多,一种表现为突发性眩晕,耳聋,耳鸣或眼球震颤头的头晕病症被医生们诊断为“梅尼尔氏综合征”,要给病人吃一大堆药或输10几天液。但实际上20%的头晕病人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郑竹成医生为了避免给头晕患者的误诊误治,钻研资料,查阅病例,多方学习,仔细推敲,终于摸清了头晕病的发病原理,掌握了治疗的技术,钻研出“转头复位手法”,让患者不用吃一粒药,不用输一滴液,来时头晕目眩,昏昏沉沉,回时笑容满面,脚步轻盈。广大头晕病患者奔走相告,医院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齐夸郑竹成是繁峙“神医”。
为降低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和脑梗死的致残率,减轻病人痛苦,郑竹成率先在医院开展急诊,为心肌梗死、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是目前已知的在本地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这种方式有时间限制,只能在发病6小时之内进行,超过时间则无效,且容易导致脑出血。这就对医生的技术要求和专业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例接受溶栓治疗的病人都像一件制作精美而又薄脆易碎的高贵瓷器,需要倍加小心,悉心呵护。“提高警惕,随时出击”,这是他在进行溶栓治疗时的一句口头禅。在治疗过程中,他是指挥棒,更是冲锋枪,不敢有丝毫松懈,为防止意外发生,他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额头的汗珠在脸上冲出一道道印迹,他生怕擦拭的一瞬间延误了病情,只有等到病情缓解平稳时,才像伐倒的树木一样,倒在椅子上休息一阵。
他累计诊治病例十万余人次,抢救心脑血管疾病危重患者及其它内科危急重症患者达4000余例,无一起医疗事故发生。
他在诊治诊治时,不仅仔细询问患者的病情及认真分析辅助检查情况并给出恰当的治疗,而且还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工工整整地写在病历本之中,叮嘱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如有啥不舒服,随时可通过电话向他咨询。自打他有了手机后就从未关过,不分昼夜、节假日为病人提供咨询,手机铃声成了他最为敏感的条件反射。他那耐心且条理的解释以及温馨关切的语言温暖和感动了众多患者和家属的心。从医二十三年来,他坚持“只看病情,不看背景”的看病原则。在他的眼里,病人没有贫富、贵贱之分,都是需要救治的患者,不管是熟人或生人、干部或群众,农村百姓或城市居民,他都一视同仁,如同对待亲人一样,耐心细致,春风化雨。南关村一村民王某某患了POMES病,该病是一种世界罕见疾病,临床上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脏器肿大、内分泌障碍,M蛋白血症和皮肤病变为特征。此病的平均存活时间只有33个月。患者在河北、北京多家医院救治无望后返回繁峙县人民医院维持治疗。入院时,患者骨瘦如柴,面容憔悴,像一片飘零的秋叶,丧失了生命的活力。但她的腹水却多如临产的双胞胎孕妇,表皮青光。患者眉头紧皱,呻吟不断,腹水严重影响了她的睡觉和吃饭。看到她痛苦的样子,郑竹成医生内心受到很大的冲击,职业的使命感驱使他必须治好此病。多方学习后,郑竹成为患者开展了繁峙县人民医院第一例腹腔置管引流术,该手术难度不大,但后续的护理却非常麻烦,且极易感染。随着手术的进行,患者的腹水缓缓流出,大大改善了她的痛苦,病人家属感激不迭。引流管需要放置两到三个月,郑竹成医生必须经常为她做引流管护理,以确保创口周围无感染,使管引流顺畅。期间,患者还因消化道大出血而多次入院,每次都在与死神赛跑,郑竹成医生均为其亲自诊治,一次次把患者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在郑竹成医生的精心医治下,患者竟奇迹般地活了8年。
在诊治患者时,他从不开价格昂贵的药品,对那些需要长期治疗而家境困难的患者,他更是绞尽脑汁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力求节省。好多患者都亲切地称他为“穷人郎中”。“把苦累怨留给自己,将乐安康送给病人”,郑竹成做到了,不是一天,而是二十三年如一日。二十三年来,他刻苦钻研,兢兢业业,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他所钟爱的医疗事业。
他不仅以一个医生应遵循的医德时时告诫自己,同时他也没有忘记自己还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工作中他坚持原则,团结同志,以身作则,起到了一名中共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近年来,繁峙县广大党员干部奋战在脱贫摘帽一线,医疗系统任务艰巨,为了提高科室的整体诊治水平,更好地服务百姓,郑竹成可谓煞费苦心,想尽了办法。他要求每人重点学习一专业,专研一方向。建立定期学习制度,要求晨会学习10分钟,每周学习一上午,每月组织一次公开健康讲座,每人讲解一指南。人人必须掌握标准心肺复苏术,且必须取得山西医科大第二医院的“心肺复苏师资培训班”颁发的合格证书,要求把心肺复苏术传递给身边的家人,亲友和朋友。为了提高诊治水平和患者满意度,还制定了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路径。每年举办县域内规模最大的“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学术交流大会,为普及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不懈努力。
在工作中,郑竹成总是冲在第一线,用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近年来,他每年都要到边远山区进行义诊,仅去年一年就下乡20余次,解决了山区患者2000余人的看病难问题,并为乡村医生送去了实用技术。
郑竹成还认真贯彻繁峙县委和医院的策略部署,挤出时间帮扶魏家窑、楼岗3户贫困户,定期向贫困户宣传党和国家的扶贫方针政策及措施办法。帮扶贫困户刘拴西的妻子患有高血压,郑竹成每次入户时都帮她检查血压,还不时为他们送上药物,力所能及的帮他们解决困难,现在刘拴西一家的情况已大为改观,每次进城都要找郑竹成坐会,谈谈家里的新变化。
在郑竹成的行医生涯中,获得省市县荣誉无数,但他没有一丝一毫的骄躁,一如既往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坚守着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在他的心中,一切荣誉都轻于鸿毛,患者的康复才重于泰山。